H
熱點新聞C
聯(lián)系我們
了解中國古代家具制作的巔峰
自唐代中葉伊始,中國人的起居模式由跪坐逐漸演變?yōu)榇棺愣揖咧械淖卧O計便自此登上歷史舞臺。經(jīng)過歷代的發(fā)展演變,至明清時期,因為用料考究、做工精細、且極具文化底蘊等因素,明清家具代表了中國古代家具制作的巔峰。在眾多的明清座椅類收藏中,官帽椅以其獨特的設計、優(yōu)良的選材受到一眾藏家的青睞。
官帽椅為硬木家具,屬扶手椅的一種,其定型可追溯于宋代,因搭腦處形似官員所戴紗帽上的帽翅而得名。從形制上來看,官帽椅大致可分為四出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兩類。其中四出頭官帽椅為最早出現(xiàn)的形制。所謂四出頭是指在椅子的搭腦兩端及扶手前端處均延伸出頭。
2011年現(xiàn)身于嘉德春拍上的黃花梨高四處頭官帽椅即是一把較為典型的明末四出頭官帽椅。此椅搭腦處造型彎弧有力,中成枕形,二端出頭上翹且收尾圓潤。三彎弧形的扶手以榫卯結(jié)合后腿上截與三彎形鵝脖,中間支以三彎形上細下大的圓材聯(lián)幫棍。座面下安壸門券口牙子,并沿邊起陽線,左右兩側(cè)飾卷草紋。搭腦與腿足和扶手與鵝脖相交處有黃銅葉片加強穩(wěn)固。像這樣一把搭腦兩端及扶手前端收尾如此圓潤的四出頭官帽椅,在存世之作中十分稀有。此椅最終以667萬元的高價落錘,位列目前官帽椅拍賣成交價第二名,僅次于現(xiàn)身同一拍場上一對以2300萬元成交的黃花梨雕龍紋四出頭官帽椅。
事實上,主要作為官員待客和學子讀書所用的官帽椅多不施雕飾,結(jié)構(gòu)簡潔,頗具文人氣息。體現(xiàn)了“匿大美于無形,藏萬象于極簡”的傳統(tǒng)美學思想。相較于清代而言,此種特點在明代的官帽椅中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2011年保利春拍上一把以575萬元成交的黃花梨四出頭高靠背官帽椅即具有典型的明式風格。該椅通體光素,以做工精細、線條簡潔取勝。據(jù)稱,此把座椅暗含香氣,雖歷久而彌醇,與人的氣息彼此交流,相融相通。更為難得的是千百年的風雨鉛華、日暉月映,在其木質(zhì)之中歲月留痕。臺風扭曲樹干形成的錯節(jié)紋,枝杈疤結(jié)形成的鬼臉紋,兼有麥穗紋、蟹爪紋、山紋、流水紋等等皆現(xiàn)于紋理之中,可謂鬼斧神工,景自天成。在盡顯自然本色的同時,又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同樣,在2011年保利春拍上的一對明代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通體全無雕飾,柔和的圓材形搭腦和雙曲線素靠背板流暢地相接,圓潤流暢,亦是簡潔素雅的又一典范。
相較于四出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出現(xiàn)則略晚,大約形成于明代晚期。其有別于四出頭官帽椅的主要標志是搭腦兩端與扶手前端皆圓滑過度至相接部分。在3月份的紐約佳士得春拍上一對黃花梨嵌楠木螭龍紋飾南官帽椅拍出了842,500美元的不菲價格。一般來說,官帽椅的靠背板從裝飾風格上可分為光板和局部雕飾兩種類型。雕飾是指在靠背板上部,從團形、方形或云頭形框架內(nèi)浮雕或透雕出如牡丹、茶花、麒麟、蟠螭等富有吉祥寓意的簡潔形象,而光板則是不施任何雕刻,以木材的天然紋理為裝飾。此對座椅在背板上即以楠木螭龍紋嵌飾,于券口牙子處亦略施雕琢。其制作年代約為明末清初。
無獨有偶,在不久前結(jié)束的2012年嘉德春拍專場“勝日芳華明清古典家具集珍”中展示的一對明末清初黃花梨南官帽椅亦是官帽椅中的精品之作。此對座椅搭腦兩端與后腿圓潤相接,穿過椅盤制成腿足,后腿為一木連做。三彎弧形扶手以插肩榫接入后腿,扶手前端以格榫與前腿相連,鵝脖與前腿一木連做。正面腿間下設一腳踏,左右及后方設“步步高”管腳棖。腳踏與兩側(cè)橫棖下各安素牙子。此對南官帽椅椅座面下方的券口牙板未經(jīng)雕飾,為素面券口牙板。整體造型簡潔樸素,椅乘坐舒適,并且用料厚重粗碩,給人以飽滿穩(wěn)重之感,具有典型明代座椅風格。據(jù)稱,此對南官帽椅與香港私人博物館兩依藏中所珍藏官帽椅或為一堂。最終,此對座椅以276萬元落錘成交。
當然,通體素雅并非是官帽椅價值高低的絕對衡量準則,而是一種審美特征的呈現(xiàn)。一對黃花梨雕龍紋四出頭官帽椅在2011年的嘉德春拍上以2300萬元的天價成交。這便是上文提及的目前成交價排名第一的那對官帽椅。此對座椅產(chǎn)于明末,似乎顛覆了以往人們對明末家具大多極簡的一貫印象,而是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經(jīng)過人為精心雕飾的工藝之美。座椅比例之優(yōu)美、雕工之精細,實屬罕見,聯(lián)幫棍底端逼真的圓雕張口龍頭紋飾更是別無其它公開發(fā)表范例。座面下安沿邊起線的壸門券口牙子,并雕飾有靈芝和卷草紋。左右兩面為起邊線的漥堂肚券口牙子。前腿間施一踏腳棖,左右兩側(cè)與后方則安方材起混面步步高趕棖。迄今為止,所有官帽椅成交價格尚無出其右者。
不難發(fā)現(xiàn),在高價官帽椅中,材質(zhì)以黃花梨為多見。實際上,明清官帽椅存世量并不算稀少,然以優(yōu)良木材打造之作實為難得。常見用材包括黃花梨、紫檀、鐵力木、櫸木、榆木等。其中又以黃花梨與紫檀為上品。就黃花梨而言,由于其生長速度緩慢,需幾百年尚可成材,故而珍貴。有記載,明清時期一把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在京城可以換得四套宅院。姑且不論傳言是否夸張屬實,黃花梨的不菲價值從中可見一斑。有專業(yè)人士曾指出,明代家具以黃花梨為主,推崇蘇作;清代家具則以紫檀為主,推崇京作。由于不同時期特點不同,京作粗壯,看起來很結(jié)實,紋飾較為繁復。蘇作則是“簡約而不簡單。”事實上,明代使用黃花梨作為家具材料的原因除了其木質(zhì)不易變形之外,也與明代房屋較為昏暗有關。由于明代房屋較為低矮,且需在窗欞之上粘貼窗紙。如此一來,屋內(nèi)光線便顯不足。而黃花梨顏色較為明快,從而為室內(nèi)起到了提亮的作用。而轉(zhuǎn)至清代,由于玻璃的引進,室內(nèi)光線得以大大改善,顏色偏深的紫檀也便得以大量地采用于家具制作中。然而,縱觀高價官帽椅成交記錄,紫檀并不多見。
信息來源:東莞公寓家具廠
安全驗證-水平拖動滑塊完成拼圖